鮑山鮑海 ‧ 波光粼粼 ‧ 銀花火樹 ‧ 鯖鰺細雨
本會位於依山傍海的新北市貢寮區,波光粼粼的太平洋照映連綿秀麗的貢寮群山,宛如一幅壯闊的山水畫,東北角特殊的海岸地形環境造就了形色各異漁港景觀與漁業特色,除了有全國第一座「栽培漁業示範區」外,「鲭鰺漁業」、銀光閃閃的「白帶魚產業」、「娛樂漁業」、「海女文化」以及被譽為「臺灣國產九孔鮑魚的故鄉」的「貢寮鮑養殖產業」等,皆是本轄區珍貴的漁業傳承與文化資產。
一、沿革(成立迄今之組織變遷)
民國前五年(西元1907年),基隆廳三貂灣地區漁會成立三貂灣漁業組合,接受補助辦理網具改善計劃,旋即歸併入基隆漁業組合 。民國二十五年成立三貂灣漁業協同組合,三十年改為漁業會。光復後改組為三貂灣漁業生合作社。民國三十九年改為三貂灣漁會。
民國十八年八月,貢寮庄若蘭、卯澳、萊萊地區漁民228人成立卯澳漁業組合,會址設於基隆郡貢寮庄田寮洋字卯澳27番地。辦理漁船、漁民遭難救濟輸恤,石花菜共同販賣,漁貨物共同運銷等事宜。民國二十九年改組為卯澳漁業協同組合,三十二年改為卯澳漁業會。光復後[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再改組成立卯澳漁會及福連生產合作社,三十九年五月合併為福連區漁會。民國三十年,澳底地區漁民成立澳底漁業組合,三十三年改為澳底漁業會。民國三十八年改分為澳底區漁會及澳底漁業生產合作社,三十九年再合併為澳底區漁會,轄區包括真理、和美、仁里等漁村。
民國四十四年漁會改進以後,貢寮地區分社三貂灣漁會、福連區漁會、澳底區漁會等三漁會。民國五十一年,三貂灣漁會與福連區漁會合併,改稱福隆區漁會,轄區包括福隆、龍門、福連、穗玉、雙龍等漁村。澳底區漁會因經營不善曾兩度改組。民國五十三年成立整理委員會整頓業務。
民國六十五年,依照修正之漁會法及『台灣省漁會合併方案』,將福隆區漁會與澳底區漁會合併,定名為貢寮區漁會,會所設於澳底區漁會原址,並在福隆區漁會所在地,改設貢寮區漁會福隆辦事處,服務當地漁民。
二、漁業型態及產業文化
光復初期船隻以舢舨及五噸以下隻船外機漁船為主,主要經營棒受網、延繩釣漁業後因漁撈技術的進步及漁業機械化,漁民將小型漁船汰建二十噸左右漁船,並增加通訊設備,可航行至彭佳嶼海域作業,後因澳底漁港擴建完成,漸將小型漁船汰建或增建為二十噸以上漁船,現今漁民/仍以經營漁業及娛樂漁業為主,原棒受網、延繩釣漁業仍是重要漁業。
三、經費爭取建造過程
新漁業辦公大樓之興建始於民國85年度,由本會第五屆吳 理事長朝金擬提計劃積極向上級爭取興建,並經當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,胡 前局長興華同意新台幣1800萬元興建,再由接任之沙 前局長志一全力支持,並獲台北縣政府同意補助280餘萬配合推動,其間歷經第六屆賴 理事長招男全力推動工程進度,再由第七屆吳 理事長文益向漁業署極力爭取新台幣900餘萬元新漁業辦公大樓內部軟硬體之建設,並得胡 署長興華大力之持,方得有今新漁業辦公大樓之全貌,並於92年6月27日正式啟用。在此感謝歷任領導團隊勞心勞力,全力爭取推動外,亦感謝漁業署胡 署長興華及台北縣政府蘇 縣長貞昌秉持照顧漁民之德政,才有今日之成果。
四、本會組織概況
組織區域:
以貢寮區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,轄區北起龍洞;南至鶯歌石;海岸線長達25公里。
本會及轄區位置圖:
本會會址:22844新北市貢寮區真理里新港街91號
電話:(02)2490-1105、(02)2490-1193
傳真:(02)2490-1760
(此照片由曙。旅工作室提供)